三季蚱蜢 VS. 房间蚱蜢

故事一的「蚱蜢人」一生只經歷過春、夏、秋三季,所以在他的思維裡,根本就沒有『冬季』這個概念。在故事二中,蚱蜢原本不吃苹果皮,但为了存活而「尝试改变体质」,所以比外面的蚱蜢活更久。郑明析牧师体会到……

摄理新闻_孔子故事_三季蚱蜢
(图 /互联网)

故事1

 

这是孔子的弟子「子贡」的故事。

 

某日早晨,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。某个人过来说:「听说你是孔子的学生,我能否请教你一个问题?」

 

「好,请说。」

 

「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?」

 

「四季。」子贡回答。

 

「不对,一年只有三季。」

 

子贡和那人为「四季」和「三季」争论不休。孔子听到声音后出来,子贡上前询问孔子。孔子一开始并不回答,观察一阵了后说:「一年的确只有三季。」那人听后得意地离开。

 

子贡不解,就再次询问孔子。孔子说: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,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。蚱蜢者,春天生、秋天亡。一生只经历过春、夏、秋三个季节,哪里见过冬天?跟这样的人争论,即使过了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。」

 

 

故事2

 

这是郑明析牧师所经历的故事。

摄理故事_三季蚱蜢_房间蚱蜢
(图/互联网)

 

在冬天来临之前,郑明析牧师把一只蚱蜢抓到房间里,使牠避开「严寒」活了下来。牧师原本给它草也给它莴苣吃,但最后两者都没有了, 只好喂它吃「苹果皮」,而它的体质亦随之改变;由于当时天气很冷,牧师也把蚱蜢放进棉被里,让它变得暖和,所以那只蚱蜢比起「在外面早已冻死的蚱蜢」多活了「三个月」。

摄理房间蚱蜢故事_苹果
(图/互联网)
 
 

 

故事一的「蚱蜢人」一生只經歷過春、夏、秋三季,没有見過冬天,所以在他的思維裡,根本就沒有『冬季』這個概念。即使「蚱蜢人」和孔子的弟子子贡争辩时,也因蚱蜢人知识有限,又不愿聆听别人的见解,最后也只能停留在属于自己的层次。

摄理房间蚱蜢故事_手上的蚱蜢
(图/互联网)

然而在故事二中,蚱蜢原本不吃苹果皮,但为了存活而「尝试改变体质」,所以比外面的蚱蜢活更久。郑明析牧师体会到,如果人们相信、事奉  神,并生活在「神的主管圈」内,其肉体和灵都会得到保护、得到爱,甚至会进入<属神层次的世界>中生活。


转载自 见面与对话:摄理新闻 – 三季蚱蜢 VS. 房间蚱蜢

 

你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:


 

摄理新闻:教会Campus不一样的爱主情人节:读懂比PhD更难懂的「爱」

教会牧师在分享中说,「谈恋爱」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,要「了解爱」更是比修读博士课程还要难。恋爱中的情侣可以彼此见面、对话来维系感情;但神却无法像人一样依偎在身边,看不到也摸不到,是否觉得爱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? 为了让人容易明白『神的爱』,郑明析牧师曾打个比喻…… 更多

 

 


 

 

2 thoughts on “三季蚱蜢 VS. 房间蚱蜢

  1. 哇!不说的话真的不知道孔子有过这样的故事对话,真的很有智慧。
    老师的经历虽说是现今时代的,但是很少人会如此的细密的去观察万物,更何况是带着爱生命的心情去照顾。可以透过小小的动作看到大大的启发。这样的精神真的很难得~
    谢谢你的文章分享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